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NIM5 驾驭氢钟守时能力分析

      2024, 45(2):129-136.

      关键词:铯原子喷泉钟秒长基准原子时标原子钟驾驭算法
      摘要 (337)HTML (0)PDF 4.46 M (750)收藏

      摘要:时间频率量值源头的独立自主是建设我国综合 PNT 体系的重要基础。 为进一步评估基于我国国家秒长基准的原子时标守时能力,利用改进的有限脉冲响应钟差预测与频率调控方法,对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钟与氢钟的频差实测数据进行后处理,分别产生了自主型时标和溯源型时标。 通过国际原子时合作链路将两个时标与协调世界时进行了长期比对实验,结果表明:2021 年 12 月~2022 年 12 月期间,两个时标的时间偏差均优于±4 ns、频率稳定度均优于 8×10-16/ 5 d。

    • 基于 NIM-Sr1 光晶格钟驾驭氢钟产生本地时标的研究

      2024, 45(2):137-144.

      关键词:时标光钟驾驭氢钟
      摘要 (352)HTML (0)PDF 4.83 M (821)收藏

      摘要:光钟在生成高性能原子时标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本文介绍了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的 NIM-Sr1 光晶格钟为参考生成本地时标的基本思路,评估了实验室目前用作飞轮振荡器的 HM57 氢钟的噪声参数。 针对 NIM-Sr1 光晶格钟作为基准钟长期间歇运行时的运行率和时间分布,设计了对测量数据的分段处理方式。 通过对 2022 年 9 月和 10 月 NIM-Sr1 光晶格钟与 HM57 氢钟比对数据的后处理,生成了光钟驾驭的纸面时标 TS(P),其在 60 天内相对于 TT(BIPM22) 的最大时间偏差为0. 7 ns,验证了驾驭方法的可靠性。 搭建了以 NIM-Sr1 光晶格钟为参考驾驭 HM57 氢钟生成本地实时物理时标的实验系统,并评估了 2023 年 4 月生成的实时物理时标 TS(R)的性能,其在 30 天内相对于 UTC 的最大时间偏差为 0. 89 ns。

    • 时间戳服务到 UTC(NIM)的溯源方法研究

      2024, 45(2):176-183.

      关键词:时间戳校准溯源性
      摘要 (470)HTML (0)PDF 4.67 M (751)收藏

      摘要:原子时标国家计量基准 UTC(NIM)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维护和保持,溯源至协调世界时(UTC),是统一全国时间频率量值的最高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时间戳服务被广泛应用于司法、医疗、金融、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等领域。 根据我国在贸易结算、医疗等领域对法制计量的需求,时间戳机构(TSA)提供的时间应溯源至 UTC(NIM)以实现国内统一和国际互认。 本文提出使用一种校准器对 TSA 提供的时间进行远程和本地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在局域网进行本地校准时,TSA 与 UTC(NIM)时间偏差的不确定度(k = 2)小于 2 ms;在广域网环境下,即使校准器与 TSA 之间相距超过 1 000 km,TSA 与 UTC(NIM)时间偏差的不确定度(k = 2)小于 713 ms。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